上海地铁检修模式发展变迁历程

近日,上海地铁在老沪闵路1号地铁梅陇基地企业文化中心展示了上海地铁维保专业建制30周年线上展览,回顾了上海地铁人推动维保专业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创新、引领,逐步迈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奋斗历程。一起来看看吧。

维保车辆

检修1.0

自1993年正式运营开始至2006年间,车辆专业根据外方提供的车辆维修手册,并借鉴铁路的维修经验,制定了日检、双周检、双月检、定修、架修和大修的检修规程,满足了不同系统的检修要求。

检修2.0

2006年“均衡修”模式正式推行,将“双周检”“双月检”“定修”中的维修项点进行科学策划与组织,大幅缩短列车“停修”时间,在提高列车可用率的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均衡修”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了行业的标杆,被国内城轨维修企业学习及效仿,彰显了上海地铁车辆检修的软实力。

检修3.0

2012年起,车辆专业不断优化均衡修模式,率先在车辆检修中引入可靠性管理理念。进一步优化各级检修规程,同时以部分车型为试点,打破高级修程与低级修程间的壁垒,通过将架修的维修项点科学地与均衡修相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列车可用率,提升了生产效率。

检修4.0

2020年起,提出了车辆全寿命周期均衡维修模式。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指导下,建立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充分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先进传感器等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全过程监测、分析及预警,将状态修和预防修相结合,重构车辆检修模式,将传统的架大修项点融入到日常维修中,实现车辆全寿命周期均衡维修。(2023中国智慧轨道交通学术论坛暨《2023轨道交通车辆运维科技成果奖评选暨G50峰会》将于10月19-20日(合肥)进行,详情点击:轨道交通车辆运维探讨

维保供电

从“手动”到“电动”

为有效提高接触网作业效率与质量,供电专业首次对1号线接触网上网闸刀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创新建立了接触网上网闸刀远方控制的新技术,并得到全网络推广应用,推动了供电专业技术创新发展。

从“有人”到“无人”

从变电站有人值守、试点9号线在线监测系统,到17号线24小时设备实时智能感知监控全覆盖,变电站运维方式实现了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大步迈入智能运维新时代。

从“传统”到“创新”

供电专业不断优化接触网作业模式,通过全面应用改进型放线小车、智能导高测量终端,开展接触网集中修作业,实现了由单一、手工作业向智能化、集约化维护发展,开创了接触网作业新模式。

从“进口”到“自主”

为解决第一代直流高速开关核心部件、控制系统长期依赖进口技术及配件的难题,供电自主创新,对进口设备进行国产化改造,通过编写软件代码、试验配件选型,突破了进口“卡脖子”技术垄断,开创了自主化改造的先河。(2023中国智慧轨道交通学术论坛暨《2023中国轨道交通供电科技成果奖暨G50峰会》将于10月19-20日(合肥)进行,详情点击:轨道交通供电探讨

 

维保通号

传统维护模式——计划修+故障修

自1992年以来,通号专业传统维护模式主要采用“计划修+故障修”模式,利用人工巡检(日检、周检、年检)与夜间检修的方式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在设备发生故障后,通过现场排查确认故障原因与位置,根据排故手册进行抢修,事后对故障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测,总结经验并完善维护策略。

智能运维探索——龙阳路数据中心

2001年开始着手智能运维规划,利用新线建设与线路改造完成了线路数据采集层建设,于2016年建立了龙阳路数据中心,将各个系统所采集的业务数据汇聚于此,初步实现数据清洗与大数据分析功能。同时,开始研究故障处理流程判断机制,并建立故障模型,通过提前预判,帮助生产侧解决疑难杂症。

智能运维布局——优化生产组织架构

2021年,通号专业调整智能运维规划,在采集层和数据中心之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数字化综合运维中心,将之前的数据清洗与实时处理下沉至运维中心,在生产侧加入生产管理平台,将生产工作形成闭环管理,高效应对处理故障。(2023中国智慧轨道交通学术论坛暨《2023中国轨道交通列控运维科技成果奖评选暨G50峰会》将于10月19-20日(合肥)进行,详情点击:轨道交通列控运维探讨

建设运维中台——陈太路数字化综合运维中心

2022年,陈太路数字化综合运维中心作为试点正式投用,成为上海地铁数字化转型承上启下的枢纽。在设备侧依托设备感知将维护工作从“事后”向“事中”“事前”转换,有效降低维护工作的响应要求和处理难度,实现设备与生产人员高效应急联动,辅助指导设备“状态修”维护转型。在生产侧利用移动端工具,将指挥层/管理层与现场进行直接连通,满足数据即时交互,实现合理化的统筹部署和任务实施,形成直管式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维保工务

生产模式

修建段时期,工务专业对设施设备采取计划周期修的工作模式。如今,工务专业坚持核心业务自主化、成熟业务市场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多种形式的灵活委外,形成专业维护的战略联盟。同时,基于设施设备状态指标体系,建设了工务智能运维平台,不断提升运维质量和效率。面对未来大规模的大修及维护作业体量,工务专业正以提升委外管理能力为导向,以“同一化”管理体系为驱动,引导推进委外单位自我监管体系建设,推动现场作业管控能力向纵深发展。

装备领域

曾经,为完成一个区间的几何尺寸测量任务,需手持轨距尺不断重复弯腰、起身的动作达数百次。引进大型装备后,仅1个夜间施工点即可完整地检查一条线路,20倍以上的作业效率颠覆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如今,工务专业正着力推进大型装备向复合型检测领域拓展,同步挖掘中小型自动化检测设备应用场景,使地铁工务装备领域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化综合人工智能检测方向转变,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作业领域方向变革。

工艺工法

工务专业坚持推动工装工艺与精品工程施工组织同向发展、同频共振。成熟运用机械化换枕设备替换人工更换轨枕的模式,大幅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探索自动化、智能化作业工装,推进使用焊接机器人进行钢环加固横缝的全断面焊接。站在上海地铁跨越800公里的新发展阶段,工务专业正对逐渐进入大修期的设施设备启动功能性修复工作,正不断以“引领工艺创新模式”为实践目标,加快专项技术方案研究,推动配套工装工艺迭代升级,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地铁方案”。(2023中国智慧轨道交通学术论坛暨《2023轨道交通工务科技成果奖暨G50峰会》将于10月19-20日(合肥)进行,详情点击:轨道交通工务探讨

 

来源: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十万个维什么

 

会议专题

更多》

专访

更多》

电子杂志

更多》

学会/协会

更多》
创建时间:2023-09-07 16:01
浏览量:0